大家好,我是韩国最新推出的“HCX-23Plus”无人机航母。别看我名字听着高大上,但我的设计能让二战时期的日本航母设计师都直呼“内行”。没错,我浑身上下都是“祖传手艺”——双层甲板、无舰岛、舰体长满雷达,活脱脱像从《军舰世界》游戏里抠出来的模型。今天我就带大家扒一扒,这艘“未来战舰”到底有多离谱。 2025年釜山防务展上,我刚亮相就炸开了锅。韩国军方喊出“全球首款AI无人机航母”的口号,排水量1.5万吨,能搭载MQ-9B无人机和垂直起降战机。但网友不买账,有人翻出老照片对比:“这玩意儿是穿越回去抄了日本赤城号的作业?”“设计师是不是喝多了?二战设计复活还敢说创新?”更扎心的是军事专家的评价:“这操作我上我也行!”
先说说我的“核心亮点”——双层甲板。上层是“平原式”设计,没有舰岛,甲板后部有升降机和拦阻索;下层藏着电磁弹射器,专门发射大型无人机。听起来挺酷?但二战日本“赤城号”早用过三层甲板,结果发现下层甲板太短,舰载机根本飞不起来,最后只能拆了改直通甲板。我呢?下层甲板更短,无人机起降区还藏在甲板下方,万一降落失败,雷达和甲板直接变成废铁。有网友吐槽:“这设计是给无人机玩蹦极吗?一不小心就摔成零件!”
再看看我的“隐身秘籍”——无舰岛+共形雷达。为了装酷,我把雷达全贴在舰体侧面和尾巴上,美其名曰“隐身”。但航母没舰岛,指挥官怎么盯着甲板?答案:靠舰体里嵌的监控屏。军事专家直接吐槽:“这设计跟蒙眼开车没区别!”更致命的是,无人机降落时稍有偏差,就可能撞上雷达阵面,整艘船直接变瞎子。有网友调侃:“设计师是不是觉得雷达越多越安全?结果甲板成了‘刺猬甲’,无人机根本没地儿落!”
技术硬伤更是数不过来。我装了电磁弹射器,说是为了省电省钱,但1.5万吨的排水量连美国“黄蜂号”两栖攻击舰都比不过。弹射器装在下层甲板,弹射角度还特别刁钻,网友调侃:“这弹射器是给无人机玩蹦极用的?”更离谱的是飞行甲板前部向左倾斜,美其名曰“优化滑跑”,实际是给飞行员加难度:“降落时别手抖,不然直接送你去海底捞!” 韩国军方说,我这是“无人化未来战舰”,能省下F-35B的采购费。但明眼人都看出,这不过是CVX航母项目被砍后的“替代方案”。原本计划3万吨的航母,硬生生缩水到1.5万吨,还塞满不成熟的技术。军事专家算过一笔账:光是研发电磁弹射和AI指挥系统,就能吃掉预算的60%,最后搞不好连无人机都装不满。更讽刺的是,去年韩国海军在“独岛”号两栖攻击舰上测试美国“莫哈维”无人机,结果降落时还得靠模拟程序,连真实甲板都停不稳。
再看看邻居们的操作:中国“福建舰”用直通甲板+电磁弹射,稳如老狗;美国“福特级”搞三弹射器,虽然贵但好用。而我呢?既要学日本赤城号搞复古甲板,又要学英国“伊丽莎白女王”号装无人机,结果四不像。网友辣评:“韩国设计师怕不是把《舰队Collection》游戏里的船都搬出来了!” 说到底,我最大的问题就三个字:不靠谱!从设计到技术,从成本到实战,全是漏洞。韩国军方可能想着:“反正防务展上好看就行,管它能不能用!”但现代战争讲究的是“一击必杀”,不是“颜值即正义”。如果真把我造出来,估计还没开战,自己人先被甲板上的雷达绊倒。 最后送韩国设计师一句话:“创新不是瞎折腾,务实才是硬道理!”各位看官,你们觉得我这设计能上战场吗?评论区聊聊?
天载配资-配资行业查询-配资平台实盘-配资好评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