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治疗高血压是一个综合的过程,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:
中药方剂
- 天麻钩藤饮:天麻9g、钩藤12g(后下)、石决明18g(先煎)、栀子9g、黄芩9g、川牛膝12g、杜仲9g、益母草9g、桑寄生9g、夜交藤9g、茯神9g。具有平肝潜阳、清热安神之效,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,表现为头痛、眩晕、急躁易怒等。
- 杞菊地黄丸:枸杞子9g、菊花9g、熟地黄24g、山茱萸12g、山药12g、泽泻9g、牡丹皮9g、茯苓9g。可滋补肝肾,用于肝肾阴虚型高血压,常见症状有头晕目眩、视物模糊、腰膝酸软等。
- 半夏白术天麻汤:半夏9g、白术9g、天麻6g、茯苓9g、橘红6g、甘草3g、生姜3片、大枣2枚。能燥湿化痰、平肝息风,适用于痰湿中阻型高血压,患者多有头重如裹、胸闷、恶心等症状。
中医对高血压的辨证治疗主要根据不同证型进行,以下是常见的证型及治疗方法:
肝阳上亢证
- 症状:头晕胀痛,耳鸣,头目眩晕,急躁易怒,失眠多梦,腰膝酸软,口苦咽干,舌红苔黄,脉弦数。
- 治法:平肝潜阳,清热息风。
- 方剂:天麻钩藤饮加减。
- 常用中药:天麻、钩藤、石决明、栀子、黄芩、牛膝、杜仲、益母草、桑寄生、夜交藤、茯神等。
痰湿中阻证
- 症状:眩晕,头重如裹,胸闷恶心,呕吐痰涎,食少多寐,舌苔白腻,脉濡滑。
- 治法:化痰祛湿,健脾和胃。
- 方剂: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。
- 常用中药:半夏、白术、天麻、茯苓、橘红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等。
瘀血阻络证
- 症状:头痛如刺,痛有定处,眩晕,健忘,心悸,失眠,面唇紫暗,舌暗有瘀斑,脉涩或细涩。
- 治法:活血化瘀,通脉止痛。
- 方剂:血府逐瘀汤加减。
- 常用中药:桃仁、红花、当归、生地黄、川芎、赤芍、牛膝、桔梗、柴胡、枳壳、甘草等。
肝肾阴虚证
- 症状:头晕目眩,耳鸣健忘,口燥咽干,失眠多梦,腰膝酸软,五心烦热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- 治法:滋补肝肾,平潜肝阳。
- 方剂:杞菊地黄丸加减。
- 常用中药:枸杞子、菊花、熟地黄、山茱萸、山药、泽泻、牡丹皮、茯苓等。
肾阳虚衰证
- 症状:头晕目眩,精神萎靡,腰膝酸软,形寒肢冷,心悸气短,夜尿频多,舌淡胖,苔白滑,脉沉细弱。
- 治法:温补肾阳,化气行水。
- 方剂:济生肾气丸加减。
- 常用中药:熟地黄、山茱萸、山药、泽泻、茯苓、牡丹皮、肉桂、附子、牛膝、车前子等。
针灸治疗
- 体针:常取百会、风池、太冲、合谷等穴位。百会可清利头目;风池能平肝息风;太冲为肝经原穴,可疏肝理气、平肝潜阳;合谷能镇静止痛、通经活络。实证用泻法,虚证用补法,通过针刺调节气血、平衡阴阳,达到降压目的。
- 耳针:选取耳穴的心、肝、肾、降压沟等。用王不留行籽贴压,患者可自行按压,以耳部发热、微痛为度,能持续刺激穴位,调节脏腑功能,辅助降压。
中医食疗
- 芹菜粥:芹菜连根120g,粳米250g,将芹菜洗净切碎,与粳米同煮成粥,有清热平肝、降压利尿作用。
- 菊花山楂茶:菊花10g、山楂15g、茶叶适量,开水冲泡饮用,可平肝明目、活血化瘀、降脂降压。
其他疗法
- 按摩推拿:按摩头部的太阳穴、风池穴,颈部的大椎穴,以及手部的内关穴、合谷穴等,每次按摩10-15分钟,每天2-3次,可促进气血运行,缓解头部不适,辅助降低血压。
- 太极拳:太极拳动作舒缓,能调节呼吸,使气血通畅,有助于放松身心,调节神经系统功能,长期练习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降压效果。
中医治疗高血压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、体征等辨证论治,同时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如低盐低脂饮食、适量运动等,并定期监测血压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天载配资-配资行业查询-配资平台实盘-配资好评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